目錄
前 言
一、深刻把握當前發展形勢
(一)立足現有基礎
(二)剖析存在問題
(三)迎接機遇挑戰
二、系統謀劃未來發展藍圖
(一)指導思想
(二)規劃原則
(三)發展目標
三、全面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一)構建“一核、一帶、兩軸、多中心”的空間發展格局
(二)引導“兩條主線帶動,七大板塊支撐”的產業空間集聚
(三)推動產業融合、協作互補、聯動共贏的區域協同發展
四、著力構建綜合保障體系
(一)制定一攬子基礎認定政策
(二)完善七項綜合保障措施
(三)探索若干個性發展策略
(四)加強政策措施統籌協調
五、合力推進規劃落地實施
前 言
當前,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高文化產業規?;?、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北京市緊緊圍繞全國文化中心定位,明確了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的宏偉目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臨新的形勢任務,立足于“全市一盤棋”,北京市創新提出規劃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的戰略構想,將在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和國家級產業基地、園區的發展基礎上,統籌整合資源,著力優化文化創意產業空間布局,加快促進要素聚集與產業鏈分工協作,引導區縣文化創意產業特色化、差異化、集群化發展,推動全市文化創意氛圍提升、經濟轉型升級、城市功能優化調整和經濟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同時,進一步發揮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帶頭引領作用,促進古都北京這張中華文明金名片的保護和弘揚。
為科學規劃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特制定本規劃。本規劃是統籌指導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規劃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北京市各區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所劃定的功能區,是規劃期限內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空間載體。
本規劃編制的主要依據是:《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和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兩個規定的通知》、《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和《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北京市主體功能區規劃》等。
本規劃期限為2014年至2020年。
一、深刻把握當前發展形勢
(一)立足現有基礎。
北京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窗口,也是我國文化人才、文化設施、文化企業總部和文化產業資本最集中的地區,具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雄厚基礎和絕佳條件。近年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并形成了以30個市級集聚區為載體、帶動區縣集聚區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空間發展模式。
1.產業規??焖僭鲩L,產業集聚初步形成。2013年北京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①總收入超過1萬億元,增加值約2406.7億元(2004年以來年復合增長率達17.3%),占全市GDP比重為12.3%,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北京市重要的支柱性產業。北京市自2006年起共認定了30個市級集聚區,涵蓋了全市16個區縣及文化創意產業9大領域。截至2013年底,30家市級集聚區內的742家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法人單位,共實現收入1407.8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總收入的14%;從業人員達到14.8萬人,占全市比重14.1%。其中,CBD國際傳媒產業集聚區、中關村創意產業先導基地等集聚效應凸顯,798藝術區等品牌影響力日益擴大。通過集聚區建設,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分行業的空間集聚。
2.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融合發展態勢初顯。依托市級集聚區和眾多文化產業園區及示范基地建設,北京市已經初步形成了以軟件網絡和計算機服務業為主,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設計服務、廣告會展和藝術品交易等行業國內領先的文化創意產業結構體系,涌現出一大批龍頭企業和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的中小企業。尤其是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加快了信息產業、新媒體產業等發展;文化與金融融合優化了產業融資環境,完善了金融服務功能;文化創意產業與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的融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
3.政策體系不斷健全,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先后出臺了《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分類標準》、《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認定和管理辦法(試行)》等政策文件。同時,研究制定了稅收優惠、貸款貼息、信用擔保和支持影視動畫、網絡游戲等重點行業發展的實施辦法及保障措施,有力推動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和各行業的快速發展。
4.文化貿易大幅提升,國際交流成果豐碩。文化貿易成為北京市對外貿易發展新的增長亮點。2013年,北京文化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35.3億美元,同比增長15.7%,繼續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在國際交流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及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全世界更加關注中國、關注北京,首都文化軟實力日益增強,相繼舉辦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圖書節、北京國際設計周、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展、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論壇、動漫游戲產業發展國際論壇等多項國際活動,成功入選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的世界設計之都。在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大型綜合性國際展會中,文化創意產業的交流也日益成為展會亮點。
?、倌晔杖?00萬元及以上(其中制造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批發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零售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文化創意產業法人單位。
(二)剖析存在問題。
一是產業發展質量有待提升。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較少,具有國際影響力、體現“北京服務”、“北京創造”的文化產品不夠豐富,文化創意產業各行業發展不協調,產業核心競爭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二是區縣產業定位有待優化。各區縣基于自身資源優勢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定位還需要進一步明確,部分產業和項目存在同構性、同質化現象。三是政策空間載體有待夯實。集聚區集聚效應不強,管理服務水平不高,產業促進政策不到位,文化創意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還需要進一步培育和完善。四是產業融合發展有待加強。文化資源和創意的產業化能力相對較弱,相關產業對于文化創意創新的認識不足,文化與科技、金融、制造業和旅游休閑等產業融合發展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迎接機遇挑戰。
1.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優化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環境。一系列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相繼出臺,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領導小組相繼成立,全面統籌和推進文化產業及國有文化資產的發展工作,文化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宏偉目標的提出,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北京市確立了“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中心城市”新的戰略任務,將通過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文化創新、科技創新“雙輪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為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3.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融合化、集群化和引領發展態勢日益明顯,逐步夯實了產業政策空間載體的新基礎。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新媒體、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新知識和新渠道的快速發展,不斷催生出新興文化業態和產品內容,大幅提升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勞動生產率。文化與金融融合發展,加快了國有文化企業的結構性重組進程,培育了一大批小微文化創意企業,重塑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環境和產業生態。目前,北京市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廣播影視、廣告會展等行業集群發展態勢凸顯,引導帶動傳統產業升級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有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和新需求,為建設新的產業政策空間載體進一步夯實了基礎。
4.國家、地區之間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對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引領、走向世界提出了新挑戰。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和文化中心,是與世界各國、國內其他地區